根据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2月13日文章,在中国,学车这门技术只能到驾校。官方把驾校管理和考试的把关分别给了交通和交管两个部门负责。按说这么好的规划,培养出来的绝对是高手,但事实远没这么乐观。
对于在城市生活中的人们,每天早晨都会在地铁里被挤得不成人形,每当这个时候,我的内心都在想必须要买一辆车!可是在真正拥有车了之后就真的能摆脱这种非人的生活吗?下面来看看买车前后不一样的生活! 在没有车之前总觉得开车上班就可以一路通畅舒服,而且每天早上也不用再那么早起床去挤公交了。但买了车之后就会发现,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堵车! 在买车之前一个月迟到的次数不超过四次,买了车之后一周迟到次数都大于四次! 买车之前过马路遵循中国式原则,不用看红绿灯攒够一群人即可!遇到不让路的司机还可以骂他们没素质! 但在买了车之后,看到这一群闯红灯的人,分分钟有一种直接撞上去的冲动! 买车之前哪里嗨去哪里,逛街专挑闹市区! 买了车之后哪里有停车位就去哪里,像闹市区这种人多的地方要尽量远离。 在买车之前感觉日子都过得津津有味,存款都可以用来吃喝玩乐。 买了车之后就要使劲攒钱给车做保养维修! 买车之前总是幻想能够自驾出游! 买了车之后才知道,自驾出游最关键的是要带好充足的干粮,毕竟大部分的时间都要在高速路上度过。 买车前经常练习自己下车前帅气的动作,以为能够吸引女生回头观看! 买车后才发现经常被偷窥,不是踩到泥坑就是踩到狗屎! 买车之前挤地铁坐公交的时候,被踩了下去拍拍灰就好。 买车之后一不小心刮蹭,自己就要从腰包中掏出百来块钱赔给人家。 在买车之前坐电梯都是从一楼,从没感觉电梯难搭! 买了车之后发现很多电梯都不到负一楼,所以等电梯都要花上十几分钟。 在买车以前总认为自己买的起就肯定养的起,从不把保养当回事儿看。 但是在真正买了车之后才知道,每个月加油和保养的钱比自己饭钱还要多。 买车以前觉得闯个黄灯没事的。 买车之后就知道黄灯是用来停的,就算是绿灯也要带着点刹车,就怕突然窜出个行人。 买车以前觉得自己车技挺不错的,超个车应该没什么问题! 买车后就知道公交车和出租车才是真的大爷,走到哪都得让着他们。 买车以前认为所有保险都得买,这样出了问题才能赔。 买了车之后就知道买保险还不如自己多注意,一些小刮蹭,比找保险公司还划算。 所以车辆就像围城,有车的人却不想再开,而没有车的人却拼命想买,这其中的滋味要尝试过才知道! |
春节已经过完。或许,教练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和安逸里,新的征程却已拉开序幕。那些尚未实现驾考的学员们,那些还没到达的学员们,都在等待教练的出发和起步。
上世纪90年代看到的司机,汽车趴窝后掀起机盖一番捣鼓能继续走。现在的司机,机盖怎么掀开的还怎么关上。考驾照的费用在任何城市都已远超当地月均工资,这还只是驾校的明码标价,不包括各种突发费用。
也许,生活尚不如意;也许,前路仍有风雨。但是,不必焦虑,为了驾照,永远不会太晚!
给外甥报名学车,驾校收了5300元,第一天回来他就问我要烟。约好的练车时间,五六个人坐在那里等招呼,教练明着和外甥要烟抽,敬烟的学生明显练习时间更长。
转载请注明来源出处!
新的一年,九句话,送给所有已经在路上的教练们!
同事还有更夸张的版本:练车被分配到一女教练手下,就见一群年龄不等的学员乖乖地剥蒜。女教练家要腌辣白菜,管你在单位是什么好汉,到驾校就得听教练的。中国自古有听师傅话、挨师傅打的传统。作为培训垄断机构,驾校继承得很好。
1、热爱你的工作,它会让你更值钱
理论学了一周,靠着死记硬背外甥考了98分。可坐在我车里,他还是分不清指示牌。教练教他倒车时参照前机盖上的凸起猛打方向。但除了那款教练车,其他车都没这个参照物,以后开车看什么呢?
路考第一次外甥没过。他通过学生群讨到一个秘籍,准备拿500块给教练去打点,被我制止。结果二考他又挂科。第三次考前我默许了,考试就过了。你看,教练不止教剥蒜、开车。
工作不养闲人,团队不养懒人。
官方一直努力改革驾考,这和各地多发的贪腐不无关联。考试从过去的人工到电子监管,公平性有了很大提高,但“聪明人”总会发现可运作的空间。
一定要全心全意地热爱你的工作,
这几年中国的新闻,关于新手的事故率居高不下。驾校一直在教怎么应对考试而非学习技能,拿到驾照就上路的可不就是杀手?于是每次看到车上贴着“新手请多关照”的,我都躲得远远的。什么时候在中国学车能从考驾照变成学车技呢?
积极投身其中,
它让你大半生有事做、有饭吃,
也会让你更值钱。
2、不要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做得好
即使你很出色,
也不要认为自己每件事都比别人更好。
做事方法有多种,
没有完美的途径,
遇到困难不妨试试别人的建议。
谦虚一些,
人们的眼睛是雪亮的。
3、无论走到哪里,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
喜欢那一段时光,
完成那一段该完成的职责。
编辑:必發365 本文来源:的车主看完都泪奔了,致已经上班的教练们